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公众对医疗保障服务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,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然而,在实际操作中,各地医保经办机构在政策执行、流程管理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,导致服务质量和效率参差不齐,影响了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。
为了应对这一挑战,以标准化驱动医保经办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必然选择。标准化不仅能够统一业务流程和服务规范,还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,确保政策执行的一致性和公平性。通过建立健全的标准化管理体系,可以实现从参保登记、费用报销到待遇支付等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,全面提升医保经办工作的科学化、规范化水平。近年来,盐城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坚持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,深入推进医保经办管理服务改革,培育经办领域新质生产力,率先推出“综合柜员制”“全城通办”“一网通办”“统一结算”“全市通办”等便民服务新举措,持续释放改革发展新动能,为医保经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一、营造标准化工作氛围,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
(一)构建地方标准体系。以《医保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》为基础,“规范对外服务、强化内控管理”为目标,突出一致性、适用性、规范性和科学性四大原则,整合盐城已有标准化理论成果,编制《医疗保障经办运行规范》和《医疗保障经办服务规范》两个地方标准。两个规范一共20章82节,其中:《医疗保障经办运行规范》为11章42节,覆盖医保经办内部运行的组织管理、制度体系、岗位设置、场所建设、业务运行操作、财务及信息系统管理和监督评价等环节以及57条具体经办业务规范;《医疗保障经办服务规范》为9章40节,覆盖医保经办服务的人员场所、业务受理、基层服务、制度执行、信息管理和服务评价6大方面。
(二)强化标准宣贯培训。建立“分级分类、精准覆盖”的宣贯机制,将标准学习纳入医保经办系统必修课,让标准成为每一位医保经办人的职业“第一课”,使标准化理念深入人心。专题部署,精准指导,召开条线视频会议,专题部署标准宣贯工作,精心提炼学习要点,提高培训针对性。全员覆盖,分类推进,推动全员参与宣贯培训,注重分级分类原则,根据不同岗位和不同层级,分类制定方案,确保宣贯工作更加精准高效。截至目前,盐城医保经办地方标准已全面覆盖全市12家经办机构、124家镇(街道)医保服务站、2383家村(社区)基层服务窗口和100家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服务站近3000名专(兼)职医保经办服务人员。
(三)健全内控管理机制。建立“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”的内控体系,健全系统性业务风险防范机制,常态化开展自查整改,强化内控防范意识。设置稽核内控专窗,配备专业稽查人员,配合开展零报、生育、账户支取等业务事前审核;实施“双随机”检查机制,每半年开展跨部门专项检查,抽取门诊慢特病种备案、零星报销、长期异地备案等高风险业务开展专项检查,实现年度全覆盖;建立市域联动检查机制,每年不定期开展市域范围内综合检查,从制度执行、业务受理、服务规范、审核运行和内控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全面“体检”,做到问题“早发现、早诊治、早清除”,实现“未病”“欲病”“己病”综合防治。
二、推进标准化精细管理,提升科学管理效能
(一)优化业务运行机制。创建“业务流+责任链”业务管理模式,以业务流构建责任链,对照《医疗保障经办运行规范》,根据57项具体业务,以受理环节为责任链头,全面理顺运行机制和责任链条,根据不相容岗位分离、分级管理和授权审批制的原则,科学设置关键控制点,明确岗位责任与权限,坚持“以岗定人、人岗匹配”,确保责任风险可控。
(二)强化基金安全管理。构造“全流程、全方位”的全市统一的基金管理体系。创新参保税务对账机制,实时监控基金收入;严格执行“二上二下”流程规范要求,地区总额预算编制更加科学;统一全市基金结算流程,确保定点机构结算按时准确;探索门诊特殊病种精细化管理,统一医疗救助编码,严格待遇类业务管理,待遇享受更加精准;推动基金财务集中管理,规范财务核算和支付行为;基金管理更加规范,运行更加安全。
(三)提升分析决策能力。建立“大数据+智能化”医保基金安全运行预警机制,推动医保基金监管向智能监控转变,将事前提醒由非强制性改为强制性,有效的保护医保基金使用合规。开发医疗保障数据分析决策平台,结合日常业务运行需求,设计140张医保基金运行数据报表,运用数据挖掘与处理技术,对医疗保障业务领域政策执行情况、业务运行情况、关联变化情况等进行挖掘分析,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。
三、构建标准化服务体系,提升经办服务质效
(一)完善四级服务体系。严格执行标准规范,推进“市县镇村”四级服务体系建设。高标准建成城中、城南服务大厅,大市区形成“一核、双轴、四片”经办布局;全市12家经办机构大厅全面实现综合柜员制,统一标准配置硬件设备、划分功能区域,办事环境更加温馨,窗口服务更加高效。2024年投入700万元提升村级服务效能,全市124家镇级医保服务站和2383家村级医保服务点全面按照地方标准建设运行,2024年全年累计服务办事群众473368人次,群众满意率稳步在98%以上。2024年,建成48家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服务站,实现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覆盖,下放参保登记、异地备案、门慢特认定等高频事项经办权限,2024年累计服务参保群众22万人次。
(二)推进线下业务通办。排查梳理全市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,对照“四最”改革目标,根据《医疗保障经办服务规范》要求,对“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一次性支取”“产前检查费支付”“医药机构申请定点协议管理”等办理事项进一步优化精简办理材料、压缩办理时限,制定并出台了盐城市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。按照“应上尽上、能上则上”的原则,选择参保登记、门慢特认定、双通道单独支付药品备案等29项高频业务全面实现全市通办,镇级13项经办事项同步开展通办,市内任一窗口办理医保业务,均为同标同质。截至2024年12月底,全市通办累计服务16400人次,清算医保基金近2000万元,群众办事效率大幅提升。
(三)创新线上服务模式。全市统一使用唯一的网上服务门户,整合信息查询和不见面服务,按照不同信息交互形式,建立分类服务版块。各地使用统一的业务审核后台,每日对未及时办结的业务进行通报提醒,定期对各地业务进行一定比例抽查,确保线上服务质量全市统一规范。2024年,盐城医保线上服务量达44万人次,不见面服务占比提升至42.86%。2024年11月,盐城医保创新推出“视频办”服务,市县两级设立服务座席,对手机使用不便的群体,提供远程视频服务,可在线办理参保登记、信息变更、定点变更等服务,目前累计服务突破2500人次。